top of page

蛋糕的創作料理:在刀尖與火光之間,煮出自由的滋味

  • Writer: ya hsuan chung
    ya hsuan chung
  • 6 days ago
  • 6 min read

十年前的我因為碩士而來到英國,在和身邊同學一樣,大家在體制內往上爬,並期待這張畢業證書能帶我們去更高薪與遼闊的職場,那是一段壓力、迷思與自我探索全攪在一起的青春期。然而蛋糕的故事,有著另一種視角,旅英的生活不是年輕時設下的目標,但可以說是她將生活小確幸逐漸放大延續的奇幻之旅。

ree

大學歷史系的時光,無疑是開啟了對自主的探索,從小因為家人都很愛吃,也會吃。於是從愛吃延伸,並發現內心其實有更深層的動機,「我媽煮飯不好吃,也不喜歡別人動她的東西、也不能選擇吃什麼」。擁有獨立空間後,開始了卡式爐自煮的生活,也開始了自我療癒,「我喜歡創作、想要表現獨立、自由選擇要買什麼食材、什麼時候要吃」,快樂就在這樣平凡的行為中,日漸滋長,「原來煮飯的我,那麼快樂」。


畢業後因為當時的德國伴侶而申請德國打工度假,開始認真學德文、融入德式生活,「在德國的自己變得沒那麼物質,而且比較享受一些生活的小樂趣」,同時下廚不間斷,越煮越多、越煮越複雜。直到一位同學推薦,蛋糕加入了當時鎮上的高階日式餐廳,「主廚們都是情緒穩定,是真的有教給我東西,很紮實的,對我來說銜接的很好,覺得他們是很好的榜樣」。曾經不斷看Youtube、食譜自學的女孩,在異鄉真實體驗了一回「當廚師」,「沒有那位同學,我大概沒有那個膽敢進廚房工作」蛋糕笑著說。


記得要思考


日式廚房的工作,讓蛋糕體驗到廚師的高工時與忙碌,心中自許「不能因為廚師很忙,就忘記思考」,內心產生對餐飲知識的嚮往而決定讀碩士,「我沒有立志要做什麼職業,但我想要成為對飲食文化有研究的人」。返台後,開始在課餘時間,繼續廚師與餐廳工作,接觸不同的菜系,白天則是專注於餐飲管理碩士。在準備論文過程中,發現內容與當初想探討的有差距,於是果斷停下,再次將目光轉向德國。


最初申請海德堡的跨文化研究碩士,原以為,曾經在德國耕耘的一切是最好的背書,但卻並未錄取。晴天霹靂之際,是媽媽穩住了蛋糕的心,念碩士這件事才有動力繼續。學校選擇並不多,查找之際發現,英國SOAS學院的飲食人類學,只剩一週開放申請,只能以光速完成考試與申請流程,一週後意外收到錄取通知。台灣休學、德國拒絕、英國錄取,那陣子的蛋糕,心思在三國之間跳躍,情緒在規劃與意外之間來回擺盪。英國的生活就在這般忙碌之下展開,蛋糕笑著說:「感謝我父母,我這樣不成才,但他們真的很支持我讀書」,這股動力之後更是延伸到了博士班。

開始、結束,再開始


“碩士、母親離世、博士暫離、失戀又相戀、步入特別的婚姻、在不同餐廳與私廚之間磨練、疫情、正職上岸、自由接案廚師”,每一個階段都值得來篇千字文,我僅能用淺淺的幾個字點出,也是這些篇章讓原本只是想唸書的女孩,走到了現在。於是我問 : 「有沒有哪一刻,讓你覺得很用力在追求什麼 ?」,蛋糕:「那就是博班吧,用力沒有追到也是博班,追到後面發現自己在瞎忙(笑)」,比起選擇暫停學業,「接受放棄」更令人難過,「放棄一件自己曾經想要的東西,要勇於承認自己做不到,我給自己拍拍手」。


而這次的轉折,也讓她與伴侶小賈決定步入婚姻。兩位都有著社會學科的背景,對於婚姻制度看得很理性,沒有太多浪漫與承諾,「伴侶在哪,我的家就在哪」,這是自旅居德國便有的信念,蛋糕對於移動想得很純粹,「畢竟到哪都要吃嘛(到哪都可以煮飯)」笑著說。


自由比摘星更重要

讀書之餘,蛋糕依舊在精進與拓展廚藝技巧,默默地也累積了數年的內場經驗,同時,擔任私廚的經驗也有兩年多了。疫情期間的日子,過得格外辛苦,但解封後的生活與財務狀況,就像是在口渴難耐的酷暑中,大啖一碗西瓜煉乳剉冰[註1],日子甜了起來。開始接觸不同類型的工作,像是在倫敦知名刈包店BAO擔任研發主廚、專欄寫手[註2]、或者參與Youtuber的食物企劃[註3]...等,在不同任務之間切換,享受大腦不斷研究、輸出知識的自己,也享受手握菜刀研發新菜色的自己。


每日騎著單車,在倫敦BAO分店之間穿梭,掌握各廚房動態與菜色研發。靠著不同廚房與自學的經歷,江湖走跳的路上總會遇到有人說 : 「你不夠好」,肩上的責任與外界的言語,讓她開始懷疑「我夠不夠好 ? 我是不是"真正的"廚師 ?」。餐飲界也有著隱晦的歧視與階級差異,沒有在fine dining餐廳工作過的經驗,偶爾可能會在不經意的語氣與眼神中,感受到微妙的距離感。離開BAO之後,蛋糕陷入更深層的懷疑,「還是要去Fine dining或米其林餐廳工作 ?」,蛋糕選擇靜下來,安靜地買菜、作菜,和伴侶吃飯、公園曬太陽散步。把心沉澱下來後,她深深理解「自由比摘星更重要」,就像當年小套房裡的卡式爐生活。

日常一隅 : 八月份私廚菜單、與愛犬Raymond玩耍時的光影、會帶去私廚工作的斗笠、平常Youtube最愛看陪沈團與痛風老饕

我的Fine : 「好的態度與對食物的理解」


回首曾經的批評與指教,蛋糕肯定地說 : 「雖然經驗不足,但我絕對有能力」,從書堆走進廚房,經歷德國、台灣、英國的洗禮,蛋糕收穫了核心信念「好廚師不是食物有多fine, 是要有好的態度跟對食物的理解。食物沒有階級,我用一樣的態度去作菜,我不浪費食材,不過度精緻」,這思維超越了某種形式上的自我證明,悄悄呼應了當初讀飲食人類學與愛下廚的初心。


現在的生活,認真中有鬆弛,鬆弛中有認真,蛋糕更專注在廚藝創作與發想。目前以自由接案廚師為主,同時,在固定的場域擔任Sous Chef、不定期舉辦Pop-up活動、開始經營自媒體、在家辦私廚,努力朝多角化經營。不知不覺,蛋糕成了自己的北極星,在天地之間有了前行的方向,唯獨財務方向還在摸索中,她笑著說 : 「沒有虧就好,我應該要給自己薪水啊 !」。



在自由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社群取名「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翻自德文原意是請他人閉嘴。最初在臉書上分享對同志婚姻、婚前性行為的看法,與親戚產生了激辯,於是,她決定用這句話作為粉專名稱,象徵”安靜尊重就好”。蛋糕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感情觀有著實驗與冒險精神。自大學,便沒有那麼在乎社會的眼光,做自己不一樣也不會怎麼樣,也認為多討論是好事而非羞恥,只是面對觀念落差極大的長輩,這種討論總是難以和平進行。


「實踐多元感情,把它看成日常來談論,大家就會漸漸接受,就像以前誰會想到同志也可以結婚呢 ?」,蛋糕認為多元關係會是種趨勢,甚至可能可以形成穩定和諧的避風港,「還有不少網友私訊問要怎麼實踐開放式關係(笑)」。伴侶小賈有著特別的個性,能夠給予很貼近內心聲音的理解與支持,「他對我來說是人生的完美伴侶」蛋糕肯定地說。因此面對這類的問題,蛋糕總會熱心的為大家解惑,笑說「我是實踐自由戀愛的勇士啊 !」,希望透過自己愛的行為,讓多元關係這件事,有其他角度的觀點,或者說,更日常化一些。


旅英生活將近十年,感情、事業都是一趟奇幻而真實的自我實現之旅。如今的蛋糕,不只是把對飲食文化的熱愛化為刀尖與爐火的創作,更是用雙手雕琢生活。她告訴自己 : 「保持謙卑、好奇與批判性思考,繼續探索食物」,會不會哪天也許開一間餐廳或外燴公司呢?不知道,我們期待著 !

2025 蛋糕於倫敦舉辦中秋節Pop-up活動 (照片提供/蛋糕、拍攝/Fangyu Cho (IG :fangyuchophoto))

 

Comments


Recent Posts

© YCHUNG(fundayfonday)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