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那位在Patan區的台灣志工

  • Writer: ya hsuan chung
    ya hsuan chung
  • Oct 1, 2017
  • 3 min read

26.09.0217

經過高溫干擾的一夜 慶幸普拿疼有帶到,慶幸還有力氣,泡杯咖啡 房間瀰漫微微的咖啡香,身上的不適感,似乎也褪去一些 人生第一次的尼泊爾,就悄悄與「志工」連上線

-

[+] 一點點關於

上排:1000 / 100 / 20 / 5 下排:500 / 50 / 10 尼泊爾盧幣 :台幣 = 3.4 : 1 也許是日子接近了盛大的節慶(達善節) 提款機開始出現新鈔 在這之前我拿到的每張幾乎是脆弱不堪

-

這個身分裡,如果可以做到 我想,能夠拋下自己以往對世界的認知 重新認識地球的某一處,會是一個很棒的開頭 儘管這樣很不容易,做再多心理準備都不及當地的直接衝擊 像是,洗冷水澡睡鐵皮屋、很微弱、甚至沒有的網路 不順暢的語言溝通、毫無連接的理解、與原本接觸過的人相差甚大的習性 而以上都是表面之表面

(一戶人家的色彩美學)

-

這期間我認識了 香港、美國、紐西蘭的志工 香港與紐西蘭的志工雖然都待大概8天左右 但都有著很舒服的交流 而美國的志工其實總共服務這個孤兒院兩次 第一次十八歲,十二個月,第二次不知道幾歲,四個月 而現在是他第三次來到尼泊爾,這次不做志工了 改做生意,做的是青年農作

紐西蘭的志工還是一位61歲的奶奶了 (孩子都一直對我使眼色,想問我他的白髮是真的假的,因為在尼泊爾很少看到年邁的長者有著滿頭銀白的髮)

每個人帶著類似的初衷,在這土地上揮灑出不同的色彩,也對「志工」注入了不同的生命力 即便已是倒數6天,也一直反覆思索著這樣的身份

(孩子漸漸長高了,館長把舊的床架焊上鐵管,延伸長度,刮去佈滿的繡,重新上色,孩子們又有新床架了!)

-

面對環境與文化的大相逕庭 有時候我也很懶惰

關在房間一整天,或是在咖啡廳泡一整天 過了前兩周的志工蜜月期,是一個很好時機點檢視自己的付出與行動 比起連兩周,覺得什麼都可以做,一股腦想亂衝,卻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何方 真的問我教什麼最多,除了音樂分享之外,衛生是教最久的 在這個人們都活得很隨性的環境下 孩子很難意會乾淨與不乾淨的差別與影響 而我又更難突破語言與文化的障礙

在他們年紀的世界裡建立些什麼概念 每個孩子都很有自己的風格 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也一直在心中打問號

究竟我會以什麼姿態留在他們心中,玩伴?

-

和孩子在一起的每日 都帶來了很多契機讓我回顧自己的小時候 包含:我什麼時候意會到乾淨、我怎麼保持自己乾淨,哪些老師、我的父母做了什麼至今一直在我心中留有足跡⋯⋯⋯等等等 哪些好的、哪些壞的,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很強 但是分辨正負的意識還不夠成熟,在他們的世界只有好玩與不好玩 偶爾會發覺原來自己平時習慣的言行舉止 孩子都可能默默的學了起來 卻沒帶來正面的學習影響 於是想著,怎麼讓快樂留在他們心裡?

-

每天進家門,開始像班長一樣,要孩子把手伸出來 看有沒有乾淨,也順便確認是否該剪指甲了 我以為這一切只是因為我的存在而存在

今晚吃飽飯,J要我陪她上廁所

說廁所有鬼 我笑了笑,因為我小時候也差不多是這樣 (什麼台灣靈異事件看太多…) 這時候小男孩P衝了上來,搶先衝進廁所 上完,他開始洗手洗臉,我這才發現他想表達給我看 他抹了肥皂,用力挫手,臉更是來回洗了好幾回 我不斷讚美他,說他學得很好

(小男孩 P)

J看了更興奮,我心想:她是真的怕鬼? 結果孩子才是更聰明的,她跟P一樣 都學到了,她每做一個動作就喊我一次 拿肥皂,喊我,挫手,喊我

沖乾淨、喊我,伸出手要我檢查,喊我

(左一 小女孩J)

距離我要離開也倒數6天了 能看到這一幕,其實已經滿是欣慰了 做志工的無力感也瞬間被弭平 兩個孩子離開了廁所,我們花一點點時間 告訴他們,天空上亮亮的叫 星星 Star

來!上面有幾顆? 我們在相鄰的兩棟房子間的縫隙中,抬頭望星星 我說只有一顆,他們激動的說:不是!是四顆! -

我是一個行者 正走在有感又鍾意的冒險日子裡

Comments


Recent Pos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