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走進猶太

  • Writer: ya hsuan chung
    ya hsuan chung
  • Sep 11, 2017
  • 6 min read

旅行還沒完成,無法確切的定論

但,可以說以色列 (Israel) 是截止最令我著迷的地方 耶路撒冷(jerusalem)究竟是什麼模樣?

對我而言,它只能是課本上的地名嗎? 信仰、猶太人、猶太教、哭牆…等等,這些字眼是深深吸引我 「以色列」來自希伯来语:מְדִינַת יִשְׂרָאֵל  希伯來語中意為:「與神角力者」

關於 以色列(Israel) 小補帖

1. 以色列以高科技、先進軍事,而成為世界富裕國家之一    (不過這裡的高科技應該是指軍事及網路上) 2. 目前耶路撒冷(jerusalem)是否為首都定位仍不明確,但都市仍以特拉維夫 (Tel Aviv) 為主

3. 以色列主要有4種組群(猶太人、穆斯林、基督徒、阿拉伯人)組成,其中以猶太人為大宗 4. 耶路撒冷(jerusalem)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猶太、伊斯蘭)發源地     因此對所有教徒而言是無上的神聖

    這也是主要以色列是安全國家之一,太多歷史與建築由此發源,必須保持其完整性 5. 街景與物價是兩極反差,這是一個截止我認為物價高得可以跟北歐差不多的國度 6. 主要語言是希伯來文 7. 猶太教本身也有許多分支(不是很懂),但可以由服裝辨識 8. 社會也有著明顯的階級結構 9. 耶路撒冷地區的生活深深受各個信仰牽絆,互相共生,老城區也劃分了:穆斯林區、猶太區…等 10. " 個人"認為是個安全國家 (但若如果害怕拿槍的士兵走在你身邊、跟你一起搭輕軌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也許我比較淡定,第一天就神色自若跟一個配長槍的女兵坐著一起吃麵包) 11. 算是母系社會,必須媽媽是猶太人才可算是猶太人 (在街上也很常看見爸爸推娃娃車) 12. 嚴格遵守安息日(Shabbat),從周五日落開始24小時,不工作、不使用電器,幾乎是空城      連公車、輕軌、餐廳幾乎是都不會營業,這期間,大家會集結在哭牆大規模地禱告      之後與家人更緊密地在家相處      (因為如此猶太人在其他國家或是歷史中,常被誤認為是懶惰民族) 13. 特拉維夫(Tel Aviv)是滿典型的高樓林立的大都市 14. 女生也要當兵,拿長槍的士兵、警察、保全是充斥著任何地方 (耶路撒冷最為明顯)

這裡的一景一物,帶我走出心中的世界 同時理解,截止歐(西)美文化到底有多麼強烈、在我們生活中佔了有多大的部分 去了東歐、來到中東,才真正看見世界其實不只是那樣 文字、文化、語言、習慣、喜好…一切都是好強烈的衝擊 同時也笑了自己以前歷史沒學好,來到這裡每天都在上歷史課 讀了幾篇文章,試圖在這些日子能夠與以色列親近一些 (中國的 知乎網 很好用!) 甚至激起想讀"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欲望 (不過包裡的那本hidden figure至今仍沒碰,三千年還是作罷好了) (畢竟三千年超厚一本!)

與當地人的合照

關於 聖地 耶路撒冷 Jerusalem 「猶太羊皮捲其中之一寫到: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 世人說道: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也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象徵以色列美麗與哀愁」 「在距離上帝最近的地方生活」

有旅人說,對以色列的印象就是淡黃色 除了都市之外,整體的以色列似乎都被淡黃色的磚塊給覆蓋 依稀記得,猶太人與穆斯林對這樣的石材都有宗教的典故 所以國度一直保持著這樣的風格

阿拉伯人

在耶路撒冷,看似破舊的巷弄街道卻連結了家家戶戶的種族情懷 遇到的猶太孩子,儘管我的面孔陌生,他們也絲毫不畏懼 我想就如同外界對猶太教育的讚賞,遇到的孩子多半是很熱情有禮 其實街道並不是很乾淨,垃圾也飛得隨處可見,甚至超市也滿混亂的 在頭幾天,看見得只有老舊混亂的、待施工的、垃圾的景象 過了幾天又瞧見了幾棟整齊劃一,美麗陽台密集的公寓 我想,這裡也是個貧富差距很大的國度吧! 不管是穿著傳統正裝、手抱經典,或只有頭帶小圓帽的猶太人 似乎都從身上傳達著,此生只為猶太教,對於自身的熱愛 常看著抱持著經典走在路上、坐在路邊不斷念著、研讀著 就像外界形容的,猶太民族是會記取歷史教訓的民族,因為不再走回過去

二戰,流亡世界各地的猶太人 有些選擇到了逃亡的新國度重新開始 有些選擇回到了這個上帝為他們所選擇之地 因此,在耶路撒冷也不難看到一些西歐文化的小店 像是義大利猶太人所開得文青小店 耶路撒冷散發的感覺其實很樸實 儘管物價高,但街上的店鋪也都不算是名牌 大眾的品牌也不多,或是很小間 像是很多鞋店,多半也是像台灣一般路邊的鞋坊

石榴在這意外很熱門

安息日結束後的當晚,大約十點半 逛街區的大道上擠滿了人,原來他們的夜生活是如此 隔天周日也依然滿滿人潮 其實除了信仰的力量,這個城市也充滿生命力

走在苦路(耶穌生前走的最後一段路)附近 遇上一個猶太人,他問我是不是信猶太教? 其實他的眼神滿詭異的,因為很明顯我是遊客 也許,他覺得他的家鄉被太多遊客打擾了吧?! 我回答不是,他一副強勢眼神,為什麼不信? 然後就走掉了 趁著清真寺下午僅有一小時的對外開放 我終於親自走入圓頂清真寺的園區 由於不是穆斯林,無法真正走入 但是眼前鮮豔的各式磁磚,美麗堆疊出數百年的信仰 這大概是穆斯林的美學概念吧!

整個城市都帶著濃烈的歷史 從三大信仰的起源,一直到二戰的猶大屠殺 這段在我腦海非常模糊 (只記得納粹、迫害猶太 如此而已) 走入大屠殺紀念館之前也爬了一些文 每個民族的背後總是有些血淚史 看著一幅幅被迫害、瘦弱、甚至斷了生命的屍體堆疊照 就如同文字所描述的,當救援進入集中營時,沒有一個不對眼前的畫面震撼 那是一個生死早已分不清的地方 而我也才詫異,原來當時的集中營這麼多 二戰期間,遭受迫害的還有同性戀、吉普賽人 其中也統計出,有六百萬的猶太人在此犧牲 自歷史,猶太人因帝國流亡各地 到了各國,漸漸建立起自己的事業、甚至一片天 很懂得經商的猶太人在各地都有不俗的成績 但到了二戰,沒想到逃難的日子再次落到新的世代 這個民族,逃亡交疊在數個世代 伴隨的恐慌、語言文化的壓迫、無數個躲躲藏藏的日子 孩子躲在屍體間的逃亡,對他們而言,那很可能是唯一有明日的希望

經歷了數百年,絕大部分的他們 儘管分散世界各地,仍堅守自己的身分 對家庭、對教育、對信仰…始終如一

站在哭牆前,其實我絲毫沒有感覺 即便我努力地看、靜心去體會 看著他們不斷塞紙條 (與上帝對話),似乎也看見那份渴望 我不懂他們的流亡、那種深層的壓抑與痛苦,肉體與心靈 但在這面牆前,我有的只有敬佩

還滿有趣的...

好笑的是,進入哭牆是男左女右,走入前入口阿姨問我:你男的女的 ? 原來在阿姨眼前,我是如此地跳脫兩性

關於猶太的電影不少,多數也都獲得好評 我想推薦關於二戰集中營的兩部 《美麗人生》 與 《 穿著條紋衣的男孩》

                                                                                                                                                                  啊 ~ 好想看電影 在以色列,我很享受那裏一切的氛圍

它強烈對比著我以往的記憶 是人生中好未知的國度,打開來才知道是如此豐富 這裡的種族、文化、語言的融合,讓人感到驚奇 在耶路撒冷也鮮少見到咖啡廳 (外來文化) 大家的日子似乎都是忙碌著工作、忙碌著研讀歷史、忙碌著禱告 其餘時間其實也都是悠悠哉哉的 在特拉維夫,開始有了大都市的節奏,物價也貴得嚇人 貴得我滿頭問號 (因為一碗極普通份量與口味的麵需要台幣400多) 不過在這,外來文化也多些,只是需要好好用心探索 需要大膽的走進一些看起來荒涼的巷子 因為一間咖啡廳,可能就隱匿在,一排無人店鋪的其中

以色列讓我看見,吸收的不只是眼前的風景、當下的自己 而是謙卑地向世界每一處,好好學習 在內心感恩自己走出的自由 在內心向世界大聲喊出,慢  活 的 痛 快

噢 ! 對了,我泡了死海,但經驗有點痛苦,就不說了!

Comments


Recent Posts
    bottom of page